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分类 车型分类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_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前景

zmhk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_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前景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的今日更新,以期为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_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前景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Դ???????׮??ҵ???뱬????

2.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百亿投资加持,风口之上如何走向成熟?

3.未来3年有望翻数倍的3大新能源龙头,万亿充电桩市场蓄势待发

4.观察|"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市场迎"二次成长"

5.面对万亿规模的充电桩行业,如何规范管理?最新政策来了!

6.盈利难、回报周期长,为何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却高达8.9万家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_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前景

????Դ???????׮??ҵ???뱬????

       在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顶层设计中,作为充电基础设施的一环,快充地位凸显。

        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为引导新能源 汽车 产业有序发展,要加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特别提到,“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去年年底发布的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新能源 汽车 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并未单独点出快充,只是笼统地介绍“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

        实际上,在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中,快充已经成为各充电桩运营商优先布局的品种,因为在中长途的新能源 汽车 使用场景下,快充的使用频率和回报周期明显要优于一般的慢充。

        不过,即便在公共充电网络中,“快充为主”也只是方向性的引导,随着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的增加以及对用户使用场景的分析,业内愈发强调市场配置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作用。有充电行业人士指出,比如,在某些不具备安装私人充电桩条件的小区,要建立公共充电网络,便不能照搬“快充为主”。

        而在整体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快充也很难形成主导地位。一方面,快充本身面临着充电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制约,另一方面,快充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受B端运营车辆增加的影响,随着新能源 汽车 逐渐向C端市场转移,快充的必要性也将降低。另外,包括车企在内的充电桩运营商也将挖掘更多的细分场景进行精细化运营,其他电能补给方式也将出现,例如蔚来和北汽新能源目前在推的换电模式,其本质上与快充一样,也是一种应急补能的方式。

       近两年来,快充成为各运营商争相布局的领域。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在过去的两年中,尽管国内公共交、直流充电桩的比例保持在6:4左右,没有特别显著的变化,但与此前相比,直流快充桩的比例已经有显著提升。据统计,2017年直流快充桩数量仅占总体充电桩的三成左右。

        资料显示,随着新能源 汽车 逐渐投入运营,2016年开始,国内充电桩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底充电桩整体数量从年初的5万台增加至近15万台。不过,当时由于技术限制,建成的充电桩大部分为慢充桩,在以B端运营车辆为主的早期,这些慢充装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后运营商开始加大布局快充桩。

        这样的趋势还在延续,今年还有多家企业在加速快充的布局。4月,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均宣布了新一轮充电设施建设计划,其中,国家电网将在2020年投资27亿元,增加自营充电设施建设及充电设施技术升级;南方电网则计划在未来四年中,平均每年投资60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基建重点地区布局高速快充桩。此外,在产业链上游,今年华为也发布了新一代HiCharge直流快充模块,提供面向国内市场的30KW功率产品,以及面向海外市场的20KW功率产品。

        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指出,出租车、网约车等B端市场是现阶段运营商重点服务的领域,这些细分市场的电动化发展已成定局,虽然数量较少但由于充电需求量大且稳定,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有资料显示,快充在现阶段满足了相当规模的新能源 汽车 充电需求。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全市的充电桩中,快充桩以64%的建设占比,贡献了约94%的充电电量和充电次数,平均每个快充桩的充电贡献是慢充桩的8.8倍。另外,在使用率方面,快充也显著优于慢充,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8月直流快充桩使用率为7.23%,交流慢充桩使用率仅为2.43%。

        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是快充桩规模增加的重要条件。上述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近几年中,直流桩功率模块的成本明显降低,2019年为0.4元/W,仅为2016年的30%。而由于池容量的提升和大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于快充需求的增加,该报告预计,直流快充桩功率以及保有量占比将在未来两年内继续上涨。

       他并不完全认同“快充将成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主流”的说法,而是表示要根据细分场景进行更精细化的布局,例如,在办公楼、**院等场景中,用户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快充的必要性就相对较低,又例如,在不能建立私人充电桩的老旧小区,即便要建公共充电桩,也应以常规的慢充为主。

        蔚来 汽车 在电能补给方面布局较为全面,覆盖了家用慢充桩、直流快充桩、超充桩、换电站、移动充电车、便携式随车充等多种补能产品。在不久前举行的北京车展上,蔚来宣布将此前发布的20kW小功率快充桩加入目的地充电桩行列,以满足更多细分场景的加电需求。

        “在酒店、写字楼、景区等出行目的地,用户可利用就餐、办事或者游玩的间隙,轻松将电池充满。而且这种小功率直流快充桩也特别适合部署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兼顾成本与效率。”上述蔚来 汽车 内部人士表示。

        针对不同场景进行精细化运营的背后是,快充的投入依然偏高。据介绍,一台交流慢充桩的成本大约在5000元左右,而一台直流快充桩的成本则要5万左右,二者相差十倍,而特斯拉、蔚来等车企布局的更高功率的超充桩,成本更是高达十几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换电网络建设中,与国家电网、特来电等平台相比,车企的布局相对较少,与特斯拉大规模建设充电桩不同,大部分国内车企自身并未投建公共充电桩,只有蔚来、小鹏等部分造车新势力有这方面的布局和规划。

        仝宗旗也表示,车企建设充电桩主要还是看效益,最直接的因素是,能否拉动销量,商业模式能否走通,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布局超充桩,很重要的条件是它单车利润较高,能够覆盖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并形成规模效应反过来带动销量增长,但对于绝大多数车企而言,走通这个模式并不容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百亿投资加持,风口之上如何走向成熟?

        新能源车的爆发,让相关产业一同被推上风口,这一次走向台前的是充电赛道。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该文件发布后,当天充电桩板块应声上涨,市场对这个领域的敏感度可见一斑。

        而在文件发布的同日,一场电动 汽车 充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也正在青岛召开,来自行业的数百名一线工程师、技术人员展开了纯技术的讨论。

        超万亿市场规模

        今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上新能源车一枝独秀,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统计数据,今年1-4月新能源 汽车 产销75万辆和7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5倍。截至今年3月,全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551万辆,占 汽车 总数的 1.92%。其中纯电动 汽车 449万辆,占新能源 汽车 总量的81.53%。

        据规划,2025年新能源 汽车 销售占比将达到20%,纯电动 汽车 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与之相伴而生的充电市场空间同样十分庞大。从保有量来看,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各国公共充电桩统计中,中国51.6万台,欧盟25.5万台,美国7.2万台,日本3.2万台,全球年复合增长率达32%,中国充电产业规模位居全球之首,总量占比超过全球半数。

        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Global EV Outlook 2019》报告和恒大研究院任泽平的研究上看,到2030年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分别达到1.28-2.45亿台,总充电功率达1000-1800GW,总充电量达480-820TWh;公共充电桩预计保有量达到1000-2000万台,总充电功率113-215GW,总充电量70-124TWh。

        综合全球平均情况看,2030年公共桩均价3万/台、私人充电桩均价0.4万/台、电费0.5元/kWh、服务费0.7元/kWh,因此2030年全球充电桩规模0.81-1.58万亿元,充电费用规模0.66-1.13万亿元,共计约1.5-2.7万亿。

        而国内市场本就是全球最大的 汽车 市场,又因为国情不同,公共桩与私人桩比例远高于欧美,预计可占全球充电桩市场份额的40%,因此国内充电桩设备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1.08万亿。而仅目前,国内就已有近130家充电设备厂家采用。

        面对这样的市场空间,我国业内也制定了发展规划。据《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技术路线图2.0》显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分阶段目标,2025年,建成慢充桩端口1300万端以上(含自有桩及公共桩),公共快充端口(含专用领域) 约80万端;保障年1000亿kW.h供电需求,支撑2000万辆以上车辆充电。城市新建小区慢充桩1:1配建,无线慢充达到6- 10kW,并开展大功率快充城市试点;建成快换站3000座,研制成共享换电技术标准。

        到2035年,国内要建成慢充桩端口1.5亿端以上,慢充端口普及停车位1:1,公共快充端口 146万端;保障年5000亿kW.h供电需求,支撑1.5亿辆以上车辆充换电运行。

        同时,届时要达到大功率快充5分钟行驶300Km以上,自动快换时间达1.5分钟,年促进新能源消纳达1000亿度以上。

        在5月20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电动 汽车 充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上,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原首席专家邵浙海指出,未来充电设施技术发展将有三大趋势,“一是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随着私家车、公务车、公交车、通勤班车、出租车、网约车、轻型货运车、部分特种车辆全面电动化,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直流小功率充电、V2G、 光储充等适用不同应用场景的充换电技术将逐步实现。二是提升充电服务效率、保障充电安全,实现自动充电体验,智能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充电设施网络。第三是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力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高效互动、深度融合趋势。”

        充换电的路线之争

        围绕为电动车供电,业内有两种发展模式,一个是通过充电,另一个是通过共享换电。

        在充电方向上,目前国内主要有特来电、英飞特、科大智能、奥特迅等,换电方向上,主要有中恒电气、许继电气、北汽蓝谷等,供电解决方案的路线之争成为焦点。

        奥动新能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兰志波介绍,“充电有一个很基础的关联问题——时间,充电时间在出行环节,目前还不是非常匹配的一件事,耗时长。而换电不仅是“快”,而且弥补充电的不足,为用户打造一个全场景的能源补给服务解决方案。”

        兰志波指出,使用负荷率很高的车辆,对时间要求很高,也就是常说的运营车辆,而私家车对时间要求没那么高。但私家车在需要充电时候,用户对时间要求还是比较高,有高效补能的需求。“如何为用户匹配高效充电能源补给办法,这是电动 汽车 产业有必要认真思索的一件问题。尤其对于高负荷车辆(运营车辆)来说,必须建立高效充电补能解决方案。”

        对于共享换电,兰志波称,“于用户而言,共享提高了车主的换电便利性,对用户有利,于运营商而言,共享提高了换电运营的商业性,对可持续运营有利,此外,共享降低了总的 社会 资源占有成本,对 社会 有利。”

        而主营充电网业务的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则表示,换电的成本高于充电,很难形成商业闭环。“成本高,转嫁到用户身上用户不会买单,但是不转嫁,又无法盈利。换电同样需要铺设大的网络,投资规模远大于充电。”

        于德翔指出,在电动 汽车 热点城市,比如北京,好的充电站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但为了客户方便,面向城市建设充电网,至少4-5年才能收回成本。“建设一个好的换电站,最好的场景需要3-4年收回成本,建设面向一个城市的换电网络,为那些专用的换电车服务,至少6-8年,甚至更远才能收回成本。”此外,他认为电池标准化难、和电网协同难等问题都是换电赛道的痛点。

        抛开商业上的激辩,从政策层面来看,充电换电都获得支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提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而在5月20日发布的意见稿中,提出优化财政和税收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强化对高速公路、乡镇、居住社区等保障型充换电设施的补贴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同时,要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将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以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纳入新基建专项债券和中国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范围。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充换电设施的商业保险产品。

        从两者技术趋势上看,一方面是大功率快充趋势,随着电池高倍率性能提升,Chaoji充电目标是乘用车5分钟充电可实现300Km+以上续驶里程。另一方面是换电共享化趋势,快换技术将趋于成熟,预期将率先在出租/网约车、重载车领域大范围应用,由ToB带动ToC, 形成开原换电平台和共享电池租赁业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综合与计划处处长周丽波分析,从换电站与快充站的服务能力对比来看,“以60kw直流充电与换电在相同单位面积下对比为例,电池更换模式大于24-30次/天/标准停车位,快充模式大于6-8次/天/标准停车位。从投建经济性对比来看,两者在同样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换电建站成本约为180-200万元,快充建站成本约为40-50万元。”

        周丽波称,电动 汽车 电池更换技术(换电)产业化推广主要在于商业模式,今后一段时间电池更换技术仍主要应用于局部区域运行的特定车辆,如出租车、租赁、公交车等,考虑到电池的梯级利用以及储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池更换还有 探索 的空间。

        对于采取充电模式,她指出当前大功率充电和无线充电是电动 汽车 充电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大功率充电以采取ChaoJi充电技术为方向,同时随着 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对无线充电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充电桩的战争不是共享单车的故事重现

        “对于充电网来说,里边包括电、能源、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它是一个面向于新型产业当中的新技术、跨专业、跨行业、跨企业、跨门类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单独的公司很难独立完成,需要一个大的体系来支撑。”于德翔说,“很多小公司觉得弄个充电桩就能赚钱,弄个充电桩就能做充电,觉得技术没门槛,这都是没搞懂的。”

        “充电业务必须要做成一张网,没网不活,比如说你现在做个小灵通,会不会有人用?充电网好比移动、联通,它是给手机服务的,手机是动的,跟着人一起走的,所以它必须要有网,而电动 汽车 的属性是一样的,电动 汽车 是动的,只要动的东西就得有网。”于德翔说,“只要有网的话,那就不会是一个小业务,它必须变成一个服务于几乎所有的业务才可能会活下来。”

        “同时,又有很多人把充电网想成了一个消费互联网平台,这也是不对的。”于德翔表示,充电网是链接了人、 汽车 、电池、能源的信息技术设施,不等同于传统的充电桩只是一个单向的物理充电插头,在这个系统上每天都是海量的人和车辆的交互、设备和设备的交互,“做充电网是一种工业互联网思维,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是长出来的,而消费互联网是飘到天上的‘云’,用互联网思维是做不了工业互联网的,从这个层面来说那就不是共享单车的说法了。”

        于德翔认为,充电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没有时间和技术的积累,整个产业链的闭环跑不到100%都很难成为头部。”

        安全与续航是痛点

        技术一路狂奔,从用户角度来看什么才是痛点?

        国网电动 汽车 服务有限公司充电 科技 分公司负责人陈晓楠指出,目前电动 汽车 电池着火事故偶有发生,对产业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比如在设备层面,由于运维不及时或者用户操作不当,充电桩绝缘损坏引发人员触电。

        特来电发布“烧车保障服务”

        “充电过程和充满电后的静置状态是着火事故的主要部分,多发在高荷电状态。”特来电首席科学家鞠强指出,只有在充电过程中是最适宜进行电池安全监测。

        “ 历史 数据也表明,80%的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是在充电中或充满电后一小时发生的。这意味着,如果可以确保充电安全,那么就能大幅减少电动 汽车 的自燃事故。”鞠鹏说。

        此外,行业研究认为,公共充电设施规划仍存在短板。国网电动 汽车 负责人陈晓楠表示,行业当前还存在着规划保障机制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均衡、供需不匹配、综合利用率低等短板,充电行业的发展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另一个万亿市场

        电动车充电业务并非头部企业瞄准的唯一目标,储能是另外一片大市场。

        当前,“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储能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据光大证券测算,从国内外风光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方面测算,2020~2030年储能需求空间累计3.9TWh,2020~2060年储能市场空间累计为94TWh.2030年储能投资市场空间1.3万亿元(2020年起累计6万亿元),2060年5万亿元(2020年起累计122万亿元)。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储能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30GW)以上,为储能行业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定下基调。

        近年,特来电、国网、比亚迪等都相继在这个领域布局,普遍的做法是利用电动 汽车 动力电池为储能载体,做充储综合能源管理。

        以专注做充电业务的特来电来说,其拥有电动 汽车 充电桩、分布式储能、可控负荷等丰富的负荷侧资源,且建有自身的聚合商平台,能将分散的可控负荷聚合形成规模相对较大的“聚合体”,在电网支撑下的微电网,接入光伏和储能,能源在微网内部实现平衡和就地消纳。

        特来电充电网实时调度中心

        简单来说,特来电将电动 汽车 本身作为一个个移动“充电宝”,每个停在车位上车的电池链接在电网上,成为电网的巨大柔性储能电池系统,平衡电网用电和发电之间的关系,“特来电做的储能能够让车在电网低谷低价时充电,高峰高价时卖电。”于德翔形容。而当微网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的“供电站”。

        同时,电动 汽车 电池在淘汰后企业进行回收,将其放进预制仓成为储能设备,形成一套动力电池储能梯次利用的方案。

        此外,国网开展的储能业务以光储充一体充电站建设为主。相关负责人陈晓楠表示,当前正加快研究经济效益最优的一体化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容量配置方案和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先进的直流母线技术,充分利用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解决配电容量限制、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目前已在北京、福建、山东、上海等城市开展近20个“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有效提高了运营收益和运行效率。

        据《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路线图2.0》报告指出,充电+储能也是充电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报告指出,通过风、光、储、充,及车网协同,V1G、V2G微电网电能协调,为交通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空间,储能装置将大范围应用,将提高了能源供给安全性,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占比提高,促进交通能源低碳化。

        报告指出,未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将在建立移动储能与智能电网的智慧能源协同数据服务新业态上演进。

未来3年有望翻数倍的3大新能源龙头,万亿充电桩市场蓄势待发

       [?亿欧导读?]?新基建按下的加速键,会如何催熟市场?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充电桩正走向“风口”。

       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公布了一组数据:预计今年内完成100亿元的投资,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0万个,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

       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大概建设了45万根公共充电桩。

       以此速度来看,充电桩建设进入了政策快速推动时期。

       不断扩散的疫情正在让全球的经济按下暂停键。在中国汽车产业,工厂停工、裁员降薪、供应链断裂已经成为了疫情笼罩之下挥散不去的阴影。但由于“新基建”风口的出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却展现出了发展活力。

       在正式被纳入“新基建”之后,充电桩行业的好消息不断。政策撬动下,各路资本纷纷注入,在疫情阴霾笼罩的3月,充电桩行业却密集收获3起融资,其中还包括“圈外人”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

       充换电行业在之前成长过程中烦恼不断,高投入、高回报周期、低利用率等都成为了盈利的掣肘。按照一个行业的成长周期来说,亿欧汽车认为充电桩行业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的试探、初步形成期的蒙眼狂奔、发展期的高质量增长及成熟期的稳步前行。

       随着“新基建”地位的确认,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获得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踏板,但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

       01?未达预期的第一阶段

       时间回溯到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全国首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中国充电桩行业的历史大幕就此拉开。

       随后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首个集中式充电站,该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2009年,南方电网投产的首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深圳建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

       彼时,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乐观预期,国家电网曾梦想一统充电设施领域,如同加油站中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

       随后,国家电网曾三次调高充换电站建设计划。

       2010年,国家电网在《“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904座充换电站和23.3万个充电桩,充电设施规划总投资为217.1亿元。

       2011年9月,时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又将“十二五”目标扩大到2900座充换电站和54万个充电桩。随后,2013年6月,据《国家电网报》报道,“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又将数字再一次提高,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700座、充电桩34万个。

       充电桩/?123rf

       理想很饱满,现实却十分“骨感”。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3)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台。原计划投资额逐年增加,从建设数量上看2012年充换电站建设放缓,2013年全年竟然只建成了47个。

       南方电网设立的Flag也同样经历了倒下的命运。此前,南方电网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协议,到2012年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29500个充电桩,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不过,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截止到2012年底,南方电网仅建成充换电站18座,充电桩仅3229个。

       谈到充换电站建设放缓,仍然绕不过“盈利难”这道坎儿。国家电网内部人士曾称,彼时已建成的400余座充换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南方电网分公司也表示,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早期的充电桩,就这样“小心试探”了一番。一方面,巨额亏损的“果子”并不香甜;而另一方面,充电桩的巨大缺口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

       02?蒙眼狂奔的六年

       2014年之后,充电桩市场的大门正式开放。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换电设施市场。这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所控制,民间资本也有分一杯羹的机会。同年,如今在公共充电桩领域排名第一、第二的特来电、星星充电相继成立。

       充电桩行业爆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举打破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刻板印象”。被特斯拉“教育”过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重要战场之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了8.39万辆,累计销售7.4万辆,和2013年的1.75万辆和1.76万辆的产销数据相比,翻了四倍有余。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规模。

       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加码,使得充电桩市场随之变成一片红海。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狂潮的猛烈在充电桩数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5.7万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121.9万台,增长了21倍。在充电桩高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车桩比水平也在持续优化,已由2015年的7.8:1提升至2019年底的3.4:1。

       但是好看的数字背后却是以野蛮增长的方式在支撑。

       过去几年,充电桩行业赛道上一时间人满为患,但其中碰撞出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用户体验差、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全行业陷入盈利难困局。

       即使是充电桩行业的头部企业特来电,也没能逃过亏损的境遇。特来电在成立前四年累积亏损6亿元,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盈利。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特来电投了这几年亏了八亿,别人想干这个事不亏5个亿休想做成。”

       由于充电桩行业存在投入资产重、回报周期长的属性,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充电桩市场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格局——行业前三的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因此,尽管入局容易,但在赛道上坚持下来的玩家并不多。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透露,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50%的企业或倒闭或退出该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随着“蒙眼狂奔”的日子结束,坚持下来的充电基础设施企业正在寻找良性增长之路。

       03?走向成熟

       2020年3月,充电桩正式被中国纳入到七大新基建之中。

       在亿欧汽车看来,“新基建”地位的确立,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从蒙眼狂奔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大手笔和新玩家,是充电桩市场迈入第三个阶段最直接的表象。

       3月初,国内第一大公共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完成了总计13.5亿元的增资,新引入了鼎晖投资以及国调基金。其中,鼎晖投资是管理千亿级资产的知名机构,国调基金则是国家队背景、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500亿元的中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月6日,中央为新基建定调后的第三天,主营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3月27日,蚂蚁金服也入股了一家充电桩运营企业简单充,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占股33%。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政府针对充电基础设施也将有政策方面的倾斜。3月底,上海市开始对充电桩提供安装补贴。不久前,北京、深圳、成都、山东等地也先后发布了对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资本和政策推手之下,充电桩市场自身也将经历洗牌。

       新基建中的“新”是使充电桩不同于普通基建的关键。云快充CEO田波曾对亿欧汽车表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更加注重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建设,让桩联网、车联网加快融合。”

       未来,充电桩行业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而这样的工作,不可能仅靠充电运营商一方完成。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之前从未涉水过充电桩市场的蚂蚁金服和宁德时代会纷纷入局。

       而充电运营商在其中,则可以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着更多元的探索。

       电动汽车充电/?Pexels

       不过,“新基建”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充电桩未来的发展就能一帆风顺。十三五期间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要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截至到2020年2月,这一数字仅达为3.2:1。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还在拖累着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2020年实现这样的目标恐怕并不容易。

       虽然当下的行业发展远未达2015规划的目标水平,但亿欧汽车对于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仍有巨大的信心。近年来,全球汽车企业开始走向电动化、CTP等动力电池技术走向量产、更多高效的充电场站完成建设、新能源汽车成本逐渐下探、V2G技术距离量产越来越近……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活力也将不断提升。

       在今年1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在2025年之前,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都会全方位成熟,电动化拐点来临;同时,新能源发电价格拐点也将到来。

       亿欧汽车预计,在2025年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步超越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期也将结束,正式迈向成熟阶段。

       因此,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前景,充电桩作为其配套补能设施也必将随之成长,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之后,充电桩的快速布局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它却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原因。

       (近期,亿欧汽车正在推进《2020-2025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预期研究报告》,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观察|"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市场迎"二次成长"

        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来计算, 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将存在超6000万的缺口,预计国内的充电桩增速将在2025 年前后达到高峰,未来十年市场总投资金额将近万亿元。 充电桩的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商、中游运营商,以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商。

        社长认为其中上游技术门槛不高,整体利润偏低,中游集中度较高, 中游充电桩运营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行业产业链的核心,中长期业绩弹性将更为明显。

        市值:279.5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121.15%

        全资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 汽车 群充电系统级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及销售, 汽车 充电运营服务等。目前特来电的充电桩运营数量已超26万台,覆盖超334个城市,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充电桩运营终端。 2019年,特来电充电桩运营数量已位居中国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市场的第一名。

        运营业绩稳定增长,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截止20年底公司的新能源 汽车 、充电业务及其他营业收入为20.02亿,收入比例占26.98%,毛利率17.89%。截至2020年底,特来电全国范围内累计成立子公司127家、项目落地城市343个,上线运营公共充电桩20.7万个,累计充电量达到65亿度,注册用户超过380万。 公司继续保持市场第一的占有率、充电量第一的龙头地位, 2020年充电量超过27亿度,同比增长30%,近4年复合增长率达126%。

        聚焦高技术产品开发构建大数据平台。 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充电模块化和智能充电的自主研发优势,围绕群充类产品、大功率充电产品、自动充电产品等几大方向进行技术攻关。 目前特来电已获得160多项专利,创新出" 汽车 群智能充电系统",自主研发的箱变技术等 。此外通过六大商业模式,实现了设备控制和信息传递、业务运营和管理监控,构建了世界领先的"充电网、车联网、 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

        社长认为充电桩行业的长期盈利前景更多在于充电运营业务,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充电运营商将充分受益,同时公司充电运营板块也已跨过盈亏平衡拐点, 预计 2021-2022 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 4.34/6.55 亿元。

        市值:138.7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润增长31.44%

        公司亮点: 国网充电桩招标最大中标者;参与了雄安新区的充电桩建设;充电柱类产品占营收9%。

        市场份额占较大,加快充换电业务布局。布局充电站比较有实力的还是旗下企业,因此 许继电气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其中许继电气占60%。截止20年末,公司电动 汽车 智能充换电系统业务营业收入为10.32亿,收入占比9.22%。 目前,许继电气打造的互联网+充电设施生态圈,已达到5万台充电桩规模,产品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公共直流充电桩中每8台就有1台来自许继电气,全国已有100多家充电服务运营商选择了公司的充电设备托管服务。

        许继电气是第一批进入换电领域的,2011年成功完成对薛家岛公交车充换电系统的建设,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公交车换电站,运营至今已近有10年时间。

        市值25.3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190.59%,业务营收占比47%

        充电桩业务营收占比较大,招标购买公司有望受益。 公司电动 汽车 充电电源业务20年营业收入为1.26亿,收入占比47.33%。公司自2011年开始进行 汽车 直流充电模块的研发,目前有3.5kw、7.5kw、10kw、15kw、20kw系列共计40余款型号的产品。目前参与典型的项目有北京APEC会议中心充电站、首都国际机场充电站等项目。

        目前国家电网成立充电联盟,对充电桩进行统一规格,以招标等形式购买硬件设备,逐步去规范硬件行业的发展。此外行业进入洗牌阶段,从主营业务占比来看,英可瑞充电桩业务占营收比例是最大的, 社长认为在新基建的短期加速下,有利于充电桩硬件的生产企业,预计会对英可瑞营收和净利将带来较大增长。

        随着新能源 汽车 推广,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充电痛点的解决将促进充电桩使用效率提升、刺激投资规模加大。 社长预计充电桩有望进入建设大年,设备商及运营商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股票# #A股# #股市分析# #新能源 汽车 #

        你看好哪个公司,评论区一起聊一聊[可爱]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你的操作依据!

面对万亿规模的充电桩行业,如何规范管理?最新政策来了!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何为"新基建"?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环节,新能源充电桩上升为"新基建"战略之一,终于迎来风口,这也暗示着中国新能源充电桩存在巨大缺口。

       风来了?充电桩上升至"新基建"战略

       要说最近最热的经济热词是什么,非"新基建"莫属。

       "新基建"接棒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方面引领着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升级,一方面带动着科技引导产业升级。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20个月销量同比下滑,市场销量已经回落至与2005年同一水平。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如果国家层面没有强力的刺激政策,2020年车市的负增长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目前预计2020年零售预测为同比下滑8%。

       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新基建明确了充电桩的重要性,这对新能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来源:赛迪顾问

       6300万台充电桩缺口是如何算出来的?

       充电桩保有量经过近几年迅猛发展,弥补了一定不足,但缺口依然很大。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1.25亿辆,公共充电桩(不包括私人充电桩)需求量超千万台。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12月中国公共充电桩从5.7万台增加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但车桩水平比为3.4:1,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规定的1:1比例。

       工信部于2019年末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指出,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新车销量的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会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

       这意味着,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10年,我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10253亿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来源: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

       撬动万亿级市场?能迎来爆发吗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0.6万辆,连续两年超过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车总体销量的4.7%。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达到500万辆。

       麦肯锡一份报告预测,2020年德国将会生产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70万辆,超过中国市场。

       综合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新能源汽车容量,充电桩市场最终将撬动万亿级市场。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产业链主要涉及上游充电桩设备生产商、中游充电运营商、下游整车企业为主的整体解决方案消费端等。

       赛迪数据显示,充电桩上游设备技术门槛不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明显,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领域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竞争较为激烈,行业整体利润偏低。中游充电运营集中度相对较高,运营环节成本较高,先进入企业已经建立一定的领先优势。

       截止2019年12月Top8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占总量超过90%。下游平台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主要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目前参与企业规模都较小。

       闻风而动?市场"时不我待"

       从中央政府和地方制度的一系列举措看,充电桩正迎来一波加速发展期,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更是闻风而动。

       近日,ABB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购上海联桩新能源公司的多数股份,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新增了一个业务支点。此轮收购完成后,ABB公司持有上海联桩超过60%的股份,上汽集团子公司上海安悦持股20%,上海荣锂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13%左右。

       2019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强调,降低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

       近日,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征求《2020年度北京市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申报指南》和《2019-2020年度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意见的通知。

       紧随其后,海南、广西、山东等地都推出了新的充电桩支持政策。

       擎动观察:

       "新基建"纳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桩市场或迎来风口,从国家电网、地方政府到资本市场,都希望能切到这块蛋糕。与此同时,面对充电桩万亿级上下游产业链,需要遵循"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的原则,避免出现市场过剩,产业大跃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盈利难、回报周期长,为何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却高达8.9万家

       被纳入新基建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迎来政策红利,市场热度很高。有券商分析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预计将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扩大,用户规模的增长,相关企业还将开拓更加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私充电桩合计?141.8?万台,其中公共类充电桩?60.6?万台。相对应的新能源车辆则是约470万辆,目前的车桩比例大约在3.3:1,与当初制定的规划还相差甚远。

       目前一线城市虽然拥有了足够数量的充电桩,但对于不断增长的新能源用户而言,仍然存在巨大缺口。为了进一步推动充电桩产业建设,2020年以来,各行巨头加速入局充电桩行业。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华为等跨界选手纷纷进行了布局。此前蔚来、特斯拉等整车企业也早已开始运营相关业务。作为配套设施的重要推动建设者之一,早前国家电网也曾发布计划,今年全年投资27亿元建设新充电桩7.8万个。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充电桩市场仍然巨大的规模空间,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暖,也进一步拉大了对充电桩的需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0%和67.7%。

       面对不断增长的规模,数量和类别都更加丰富的选择,对充电桩的规范管理,显得更为必要。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其中提出将电动汽车充电桩强制检定延期至?2023?年?1?月?1?日起实行,并鼓励各地方对其具体强制检定方式予以探索。

       公告指出,凡是列入目录且监管方式为?"?型式批准?"?和?"?型式批准、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办理型式批准或者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并在使用中接受强制检定。除此之外的其他计量器具不再办理型式批准或者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亦不再实行强制检定,使用者可自行选择非强制检定或者校准的方式,保证量值准确。

       据公告内容,进行强制检定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只做首次强制检定"和"进行周期检定"两种方式。"只做首次强制检定"分为两种:只做首次强制检定,失准报废;只做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

       另外,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相应的检定规程确定,凡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做了修订的,以修订后的检定规程为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曾经,充电慢、续航短是公认的纯电动车一大痛点,如今,随着技术的突破,充电时间及续航里程都有着明显的改善。

       而作为纯电动车补能的重要环节,充电桩自然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焦点。尤其是随着充电桩建设被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一直增长乏力的充电设施行业随即迎来了发展的风口。

       充电桩的“热捧”:

       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达到8.9万家

       自7月份迎来今年销量首次转正后,新能源汽车已连续多月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刚刚过去的11月,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10月增长24.8%。其中,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122.3%。

       乘联会还预测,2020年全年预计新能源销量为126万辆,2021年新能源车市进入高速增长周期,预计市场规模约为170万辆,其中乘用车150万辆。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不断壮大,近几年,国内新能源基础建设也在高速推进中,这其中,充电桩行业更是重中之重。马拉车市从企查查了解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4日,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多达8.9万家。

       从相关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最近几年来,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只有0.64万家,2018年的新注册量达到1.54万家,2019年注册量为1.86万家。到了2020年,仅前11月,国内充电桩相关的企业就新注册了2.08万家。

       来源:企查查

       从分布地区看,广东可谓是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的大省,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1.47万家相关企业。排名第二的是江苏省,不过与广东省相比,江苏省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要少一半,有0.73万家。此外,山东、河南、湖南也都是充电桩相关企业的聚集地,区域内的相关企业都超过了5000千家。

       来源:企查查

       充电桩的“冷遇”:

       增速放缓,缺口依然很大

       自从今年充电桩业务被纳入“新基建”,其热潮便席卷全国,成为了众所关注的风口。然而从近年来的数据可见,被视作集中爆发年份的2020年并未出现预估中的热闹场景,而我国的充电桩缺口依然很大,某种程度上来看显然陷入了“冷遇”。

       目前我国充电桩建设远不足政府规划提出的2020年建成500万个充电桩、车桩比1:1的水平,也亟待跳跃式发展。

       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53.9万台,同比增加31.1%。其中,11月比10月公共充电桩增加2.9万台,11月同比增长40.3%。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11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7万台。

       从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长情况来看,虽然近月增量有所回升,但由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上半年增量不高,且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依然较少,截至11月同比依然下降30.0%。

       其实,近年来国内充电桩一直处于增速放缓的状态。

       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2019年期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虽然保有量在增加,但增速却一直在放缓。

       2016年,充电桩增速达到了惊人的248.5%,而到了2017年,充电桩增速仅为93.9%,此后便是一路放缓。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2015-2019年我国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桩数量)呈逐年改善态势。从2015年的7.41:1增至2019年的3.13:1。但从国家提出车桩比1:1的目标来看,我国车桩比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逐年改善态势。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除了增速放缓,充电桩行业的现状也并不可观。由于建设及运营成本高、运营模式单一、回报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当前充电桩运营企业普遍遭遇盈利难题。

       近期,充电桩变成了“僵尸”桩更是引发了广泛热议。在前期规划布局时,部分充电场站由于没有考虑当地实际充电需求,导致场站建设好后无人使用,逐渐遭到废弃。

       不过虽然充电桩增速放缓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依旧很多,但未来仍然可期。也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以及我国的充电桩缺口依然很大,所以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相关企业入局。

       马曰: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重要的一环,被纳入新基建后,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与推动下,正日益成为各路资本争相布局的新蓝海。但即便如此,资本入局也依然持谨慎的态度。

       早期受红利刺激,部分企业为了领取高额财政补贴,无视实际使用场景,先将充电桩建起来再说,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有序性和健康性,最终让行业陷入“野蛮生长”的无序状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毫无疑问,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进入爆发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