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导购 汽车导购

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_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图

zmhk 2024-04-26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_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图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

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_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图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西安印发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案

2.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3.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

4.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启动 计划2024年竣工

5.成都龙泉国际汽车城的未来规划

6.投资140亿宝能推年产30万新能源车项目

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_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图

西安印发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案

       从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处了解到,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具体如下: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确保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全市计划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个,其中?2020?年完成?3900?个,2021?年完成?3290?个,2022?年完成?2810?个。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编制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2.做好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审批工作,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3.落实新建建筑配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要求。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场,应设置?3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和在车位附近敷设低压线缆及安装电缆分线箱;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应设置?1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预留总车位数量?30%?的配电容量。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长期。

       (二)加快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2?年底,全市计划新建投运公共充电场站?150?个,公共充电桩?7500?个;专用充电场站?50?个,专用充电桩?2500?个。

       1.落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任务,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布点规划、场站选址等工作,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完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验收工作,协调解决辖区内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详见任务分解表)。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城区内采用立体式充电站(塔、楼)、停车场加装等模式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继续对大型商超、景区、物流园区、地铁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充(换)电场站。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3.持续推进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邮政、环卫、行政机关等专用车辆的充电需求,确保到?2022?年底车桩比达到?2∶1。牵头单位:市国资委、市城管局、市机关事务中心;配合单位: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4.结合“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实际,对有条件、有需求的小区配建一定数量的充电设施,以满足小区业主充电需求。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5.支持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在自有固定车位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须向小区物业管理和属地供电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接入小区供电系统。鼓励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对社会车辆进行分时共享。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三)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服务体系

       1.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体系。以市级平台为载体,整合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资源,实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级平台数据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社会服务平台合作,将全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点位布局信息上传,便于车主查询、使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2.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检测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及性能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安全监管,督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定期组织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设施生产企业进行产品一致性和生产过程监督检查。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1?年?3?月。

       三、场站验收

       公用、专用和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在投运试运营前均要进行场站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完成时限:2022?年底。

       四、支持政策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验收合格的充(换)电设施,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细则有关要求给予财政补贴。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分管领导为成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统筹协调、督促推进与考核工作,统筹制定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制定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下达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依据验收结果下达补贴资金计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日常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市级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做好全市公共充(换)电设施接入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工信局:负责做好中央和我省、我市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筹集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做好年度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

       市住建局:负责在全市公共停车场内增设充电车位;指导物业企业加大消防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消防安全常识宣传,配合业主对自有车位加装充(换)电设施;负责协调推进专用、公用充(换)电设施,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的建设、验收、备案工作;制定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验收程序和材料清单。

       市资源规划局:负责新建住宅、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审批工作,优先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主城区新能源出租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需求测算(主城区以外的由区县、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新能源出租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履行公共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责任。

       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指导行业部门检查充电设施场站消防设施各种标识设置、摆放,指导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消防宣传培训、疏散演练、充电设施自查工作。

       市城管局:负责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充(换)电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挖掘、占用城市道路等审批许可。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依法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违规、不正当竞争行为;负责督促检查全市用于贸易结算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年度计量强制检定工作。

       西安城投集团:负责集团系统停车场(站)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推进工作;结合小区提升改造工作,在有条件的小区加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负责公共充(换)电设施的电网接入工作;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编制辖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做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验收、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做好配套资金筹集、拨付工作。

       (二)强化考核管理

       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市考指标,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中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各单位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备案数、建成数)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定期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行动方案情况(包含是否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保障机制等)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计入考核得分评定。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动态等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强舆论监督,曝光阻碍充电桩建设、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形成有利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细则。西咸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参照本方案执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除了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优秀的环保性能和能量转化效率,续航里程长,同样是未来汽车工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10月29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内容显示,2025年前,北京市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5年推广突破1万辆

       此次《规划》设定两个阶段目标:

       第一个阶段:2023年前,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

       第二个阶段:2025年前,培育5至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氢能是有效促进交通工业等领域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汽车动力转型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创新,国内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产业集群,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破除机制障碍,形成有力措施,北京市将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在燃料电池汽车供给面,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打造全球领先、国内尖端、区域协同、辐射发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氢燃料汽车累计保有量7200辆,基本都是商用车。这与油车、电车的数字相差甚远。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将充分发挥科技、产业、人才优势,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一环一轴两区多点”布局

       布局上,《规划》明确指出,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采用“一环一轴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

       其中,“一环”是指立足京津冀协同,发挥房山区、天津和河北张家口区域的资源优势,形成多渠道、一体化环北京供应链;

       “一轴”将依托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构建全国领先的氢燃料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标准;

       “两区和多点”是指在延庆和昌平作为北部重点示范区、大兴为南部重点示范区的基础上,逐步拓宽全市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运行区域,带动跨区域的物流、长途客运等重点发展领域潜力的释放,形成多点覆盖,经济区域联动的发展态势。

       作为北京南部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大兴区将积极落实北京市产业规划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为目标,建设国际标准、世界一流的氢能示范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大兴国际机场、京东“亚洲一号”等重要交通枢纽,氢能应用场景广泛;嘉清新能源、明天氢能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落户,清华工研院、水木博展、海珀尔等具有丰富氢能产业资源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入区发展,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基础雄厚。

       示范区可享受中关村、国家创新政策及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政策,已建立首期规模20亿的氢能产业基金,将投资氢能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类项目。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一期拟建设日加氢3.6吨的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示范站。今年年底,大兴将完成加氢示范站和体验展厅建设。明年6月底,氢能产业园区也将完成总体改造。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借助冬奥举办的有利时机,构建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平台,深化科技研发和项目合作国际化交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产业化落地,通过在货运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引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普及之路任重道远

       纵观整个行业,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面临诸多瓶颈。第一个瓶颈是加氢站,第二个瓶颈是成本高,第三个瓶颈是进口依赖,第四个瓶颈是大批量使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匹配。

       受制于燃料电池技术瓶颈与供氢产业未成熟,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商用车应用领先于乘用车。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氢能源产业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虽面临不少挑战,也迎来诸多机遇,一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取得突破,中国能源危机或将缓解大半。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氢能十多年的北汽福田已牵头联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创办了北清智创(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北清智创将专注氢燃料商用车领域,打造全国第一家燃料电池商用车全栈式解决方案供应商,优化产品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全产业链服务。

       此次《规划》的发布,表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这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也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

       易车讯 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内容显示,计划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以下是意见原文。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工信部等14个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通装〔2020〕159号)、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等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构筑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紧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自主培育和引进合作并重,强化整车整机带动、创新引领、应用牵引,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产业基础高端化;依托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培育聚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取得新突破。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市场推广规模全国领先。

       (三)关键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深入融合发展。

       (四)品牌培育打造取得新突破。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

       (五)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左右;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提升重载货车、工程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新能源汽车迭代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多技术路线并重,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多元化发展。

       (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竞争力。着力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卡脖子”瓶颈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三)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进全市汽车电动化,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和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整车规模

       1.扩大新能源乘用车领先优势。大力支持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比亚迪发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品牌领先、市场领先优势,支持企业DM-I超级混动和纯电动并行发展,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进一步扩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鼓励支持西安吉利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更多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车型产品,抢占市场,充分释能。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轿车和SUV全系列发展的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资局)

       2.推动新能源载货车规模化量产。鼓励支持陕汽、比亚迪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纯电动、氢燃料、无人驾驶重卡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工况、不同需求,丰富系列、拓展车型、加快推广。支持专用车企业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做好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上市,做专做精新能源专用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载货车实现多技术路线并举、产品系列全覆盖、产销规模行业领先。(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新能源客车投产释放产能。支持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基地充分释放产能,依托品牌优势、营销渠道,丰富客车品种,实行定制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等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客车系列产品,激发现有客车企业的发展潜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车自主品牌,不断做大新能源客车制造产业规模。(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二)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1.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推动比亚迪、三星环新等企业持续放量和提产扩能,加快比亚迪刀片等新型动力电池、北汽双园等高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动力电池形成配套西安、供应全国,产销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发改委)

       2.培育拓展产业链体系。围绕整车需求牵引,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核心部件企业,以及车联网、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电器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投资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构建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持续强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优化园区“软硬件”实力,创新入园政策,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整车带动、服务吸引,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聚集发展,打造1—2个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

       (三)强化突破关键领域

       1.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和推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企业跨界协同、跨领域融合。发挥全市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支持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联合攻关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应用,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等区域,率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和测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

       2.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汽车企业以及制氢运氢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重点推进燃料电池电堆、超临界水蒸气制氢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支持推动陕汽等整车企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试验、适应性改进,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示范,探索研究市场运营商业模式,加快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瓶颈技术,突破整车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起草,引领行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四)突出产业市场拓展

       1.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巩固公交车电动化成果,加快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加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管理,鼓励其带头使用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驾校和考试车辆、物流配送、环卫、工程建设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2021年起,新投运的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城市配送转运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4年,现存非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纯电动网约车全部完成退出。鼓励渣土车、环卫车等电动化,2022年底前争取向市场投放1000辆小型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力争到2025年,渣土、环卫(中小型)、搅拌、城市客运、景区、通勤、物流、驾校和考试等车辆实行电动化替代。(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局、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停车便利、不限行、充电桩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加大渠道建设和促销力度、开展“以旧换新”等模式,让利消费者,促进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健全市场流通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并完善鉴定评估机构,不断壮大交易份额。到2025年,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融资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到2022年,全市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根。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0个、充电桩20000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做好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安全检测标准,逐步推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等综合测试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督促指导有资质的回收拆解企业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和故障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消防、救灾和人员疏散等重大应急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市级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负其职,协同推进,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全市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汽车专项资金向我市汽车项目倾斜支持。用活、用足先进制造业强市等相关政策,继续兑现落实现行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补贴政策,实施三环内新能源物流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交通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银行、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三)强化人才保障。依托我市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作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完善督查督办举措。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启动 计划2024年竣工

        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

        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目前,各地正加速竞逐“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称号。不久前,9个城市争夺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项目的传闻,便可见一斑。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

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1

        据媒体报道,珠海市近期正重点对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进行招商,已初步洽谈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及优品车等项目。同时,据当地发布的《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显示,珠海未来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产值将超2000亿元。

        4月25日,时代财经就新能源汽车项目规划等情况采访了珠海市招商署,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称,目前珠海市主要发力的是新能源的整车项目。“珠海市遵循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的发展规划,所以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整车制造是新能源项目的切口和重点目标(对象)。”

       

        至于在引进整车制造厂的进度方面,前述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透露,现阶段珠海市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新能源整车项目处于初期洽谈阶段,洽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正在初期洽谈,但是项目在没有签约、落地之前都可能存在变数。”与此同时,该人士认为,如果上述整车制造项目都顺利落地,将对珠海的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增长2.0%和0.2%,增速有所回落;

        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依然强劲,第一季度产销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市占率达19.3%。中汽协预计,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继续成为车市增长的主要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行业背景下,各地政府大力布局新能源整车企业,可以拉动地方整体汽车产业链与周边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这对城市的就业乃至经济增长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年产量最多的城市,上海此前不仅引进了特斯拉,还参与了威马汽车的融资,并参股智己汽车等。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以63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其新能源汽车产值更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去年的产值就超过1500亿元。

        除上海外,曾因投资蔚来等明星企业被冠以“最牛风投城市”之称的合肥,此前还对包括江淮大众、长安汽车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进行了总额超500亿元的投资;小鹏汽车首个自建工厂落地肇庆,零跑牵手杭州等,同样离不开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这些新能源车企也成为当地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性名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地正加速竞逐“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称号。不久前,沈阳、广州、深圳、青岛、宜宾、重庆、合肥、武汉、西安等9个城市争夺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项目的传闻,便可见一斑。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产业链配套和消费基地的组合是车企选择扩产落户地的主要考虑因素。”他向时代财经表示,对于车企自身来说,其实是比较希望扩产的,这样车企在全国范围内能拥有更多的生产基地,同时凭借地缘优势在相应地区获得更多的消费人群,也有利于销量的增长。

        此外,对于珠海加入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争夺战,有业内人士则认为,珠海市背靠大湾区,海运优势明显,但是由于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供应链配套与长三角仍有一定差距,所以在当地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优惠政策情况下,相关项目能否落地仍未可知。

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2

        自特斯拉表示将在中国建设第二个超级工厂以来,多个城市都曾与这一项目传出绯闻。

        4月24日,根据珠海产业发展大会披露信息,珠海将瞄准年度新签约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500个、注册超亿元制造业项目450个等重量级目标,倒排工期,加强外出招商力度。近期重点对接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已初步洽谈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及优品车,探讨合作可能性,积极推进比亚迪电子、信维通信、莱宝高科、中材锂膜、科恒股份等优质在谈项目。

       

        业内认为,上述消息也释放出珠海市欲参与争夺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的信号。在此之前,已有沈阳、广州、深圳、青岛、宜宾、重庆、合肥、武汉、西安等9个城市与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项目传出“绯闻”。

        4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此事向特斯拉中国方面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对特斯拉来说,当地产业链配套是否完整,是其选址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降低成本,使利益最大化,是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企业所追求的。”4月25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地方政府能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会让企业生产陷入被动,无形中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资料图)

        自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后,特斯拉在中国的产能和市场规模均处于快速提升状态。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48.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35%,占特斯拉年度全球总交付量的51.7%。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新车超31万辆,同比增长68%。而特斯拉中国今年1~3月批发销量累计约18.22万辆,占特斯拉总销量的59%。这意味着,特斯拉全球销量中有近六成来自中国市场。

        在今年1月举行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表示,公司正在为新工厂进行选址,今年年底可能会有相关信息公布。

        在外界看来,特斯拉选择在中国建设第二工厂是吸取了上海超级工厂带来的经验,即越接近当地市场,对生产越有利。同时,本土化生产更有利于其控制成本。

        “主机厂选择工厂落户城市主要考虑的是当地产业链配套是否完善、市场需求是否旺盛,以及地方政府给予的包括土地、税收等支持政策力度的大小。”今年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曾表示。

        4月25日,汽车行业分析师田永秋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好的企业引进,将为当地政府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入驻。而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的逐步完善,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提高当地就业率,从而形成正向循环效应,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作为特斯拉的出口中心,出口的`便利性,无疑会是其考虑落户城市的关键一环。田永秋分析称,按照惯例,美国企业的出口方式更多选择的是海运方式。

       

        在田永秋看来,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选址主要会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评估是否便于其出口和销售;二是当地产业链配套是否完善;三是当地给予的政策优惠条件是否足够吸引。

        如此来看,在出口便利性上,珠海市拥有着其他内陆城市没有的天然优势。公开资料显示,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右岸,珠江八大出海口的五门(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汇流入海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排名”显示,珠海港以全年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1.28亿吨的成绩,名列全球港口第57位。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市也曾被列入FF国内工厂落户城市名单中。但后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成立而发生了变动。“FF中国总部落户珠海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未来不排除FF会有一部分研发中心设立在珠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此前也向记者坦言。

        在多个城市的激烈争夺之下,最终特斯拉第二工厂项目建设会花落谁家?

珠海市透露正与特斯拉、比亚迪等4个项目洽谈3

        据南方财经报道,4月24日举办的珠海产业发展大会上,珠海官方称将瞄准年度新签约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500个、注册超亿元制造业项目450个等重量级目标,倒排工期,加强外出招商力度。

        近期重点对接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已初步洽谈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及优品车,探讨合作可能性,积极推进比亚迪电子、信维通信、莱宝高科、中材锂膜、科恒股份等优质在谈项目,做好本土企业、商业楼宇“二次招商”,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力。

        珠海市招商署主任刘高路表示,将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组建驻外招商部门。抢抓重点经济城市产业溢出和产业转移、央企限时迁出北京等重要机遇,全面铺开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等地多点开花招商。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介绍,为增强产业发展承载力,珠海将按照1年100亿元、5年不少于500亿元的标准,实施园区配套倍翻计划,解决当前园区配套滞后的问题;5年内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备不少于7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这也是珠海首次通过特区立法严格管控工业控制红线,严格限制工业控制线内用地改变功能和用途。”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说,到“十四五”末期珠海将力争整备工业熟地3.5万亩。

       

        按照目标,到2025年,珠海全市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成都龙泉国际汽车城的未来规划

       易车讯?2月18日,奥迪正在坚实推进在华车型的电动化进程。通过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将持续拓展本土化电动化车型阵容,并将为基于PPE平台的奥迪纯电动车型建设全新生产基地,计划2024年底前竣工,投产E6L等纯电新车。

       过去几个月中,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了又一重要里程碑:基于紧锣密鼓的筹备,以及有关部门的批复,位于长春的新工厂的建设已蓄势待发。工厂规划年产能达15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工厂生产将实现二氧化碳中和以及全面互联。

       同时根据此前的消息,该项目建成后将生产B+SUV e-tron/B+SAV e-tron/C Lim LWB e-tron三款纯电动新能源车型,工厂总产能15万辆/年。这3款新车分别为奥迪Q6L e-tron、Q6L e-tron Sportback、E6L这三款新车。

       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奥迪在华电动化战略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我们很高兴能与合作伙伴中国一汽一道,共同实现该项目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将全力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并推动工厂开工建设。”

新工厂成为奥迪生产基地新标杆

       至2024年底,一座高度先进的奥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将在长春建成。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博士表示:“作为奥迪最新的生产基地,该工厂将在数字化、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树立全新标准。通过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我们将为中国电动出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全新工厂,全新的信息技术架构将使所有流程联网。跨地区环境计划“零排放计划(Mission Zero)”的落实将助力可持续生产,以更好地在长春通过二氧化碳中和、全面互联的方式进行汽车制造。除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车间等生产区域外,工厂还将配备自己的电池装配车间。工厂的首座建筑计划在霜冻期结束后开始动工建设。

奥迪在华首座纯电动汽车工厂

       位于长春的新工厂将是奥迪在华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该厂规划年产能将达15万辆,将为未来奥迪在华车型阵容的电动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按照规划,工厂将首先投产三款基于PPE平台(平台由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车型。最初生产的车型将包括一款纯电动SUV及一款纯电动轿车。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睿哲表示:“通过奥迪在中国的首家纯电动车型生产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为中国客户带来丰富、多元的高端电动出行选择。”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奥迪在中国第一家拥有多数股权的合资公司。公司CEO施睿哲也将负责新工厂的管理。

投资140亿宝能推年产30万新能源车项目

       “百千万”规划:“百”亿企业集群,到2020年,培育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汽车、神钢集团等一批百亿企业,形成百亿企业集群;“千”亿产业支柱,到2020年,形成汽车整车、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汽车贸易娱乐四大千亿产业支柱;“万”亿产业基地,到2020年,汽车主导产业销售收入突破9000亿元,基本形成万亿产业基地。

       “三步走”战略:2015年前将力争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产量达到70万辆,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900亿,GDP达1050亿元,占天府新区经济总量10%以上;2016年—2020年,力争整车产量达到125万辆,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达到9000亿元,GDP达2260亿元,占天府新区经济总量比重进一步上升;2021年后,成为中国重要的轿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汽车服务业基地,进入国际汽车产业集群高端行列,最终建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成都国际汽车城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核。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

       日前,杭州市富阳区政府分别与宝能集团、杭州新天地集团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就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新天地产城综合体项目达成落户意向。这是宝能集团和汽车行业继此前传出欲收购Qoros和奇瑞邂逅不过,与之前的传闻不同,这次宝能集团真的出手了。作为宝能集团近期发展的重点产业,宝能年产新能源汽车30万辆,拟由宝能投资集团投资建设,总用地面积约3000亩,总投资约140亿元。项目规划位于江南新区灵桥罗山区块,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总部大楼、电机、电池、电控等的生产、测试、研发;电力支持核心组件的生产。据了解,宝能集团总部位于深圳经济特区,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业开发、科技园、现代物流、综合金融、医疗等五大核心产业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去年的胡润百富榜显示,目前宝能集团净资产1200亿元,市值超过5000亿元。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签约的合作方之一杭州新天地集团是宝能集团子公司的控股公司,是文化、商业、旅游综合体产业的运营商。

        [汽车之家?行业]?“禁燃”的话题又热了,但对“禁燃”的理解,我们应该有更清楚的认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技术路线图2.0”)于10月27日正式发布,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信息是关于2035年的一个目标,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届时汽车产业将全面实现电动化转型。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正式对外发布了路线图2.0版本。

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此前1.0版本中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每条技术路线都有相应的研究小组和面向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

       『每个技术发展方向下又包含多个细分领域』

       ■?千人参与编制?历时1年5个月

2015年,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并于?2016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第一版。经过几年的摸索,技术路线图1.0版本迫切需要调整,汽车产业需要对未来15年的技术重点方向及关键核心技术走势进行准确研判。

路线图2.0从2019年5月启动编制工作,历时1年5个月,1000多位涉及汽车、能源、材料、化工、信息与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交通、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产业的专家参与了编制工作。李骏说:“路线图2.0将有力支撑我国面向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十四五科技规划的研究工作。”

路线图2.0重在梳理技术短板,提出面向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愿景,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发展路线,凝练近中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确定近期优先行动项。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说,“过去五年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现在的逆全球化更要重视,路线图2.0就是为了补短板,为上游企业预判未来市场的阶段性目标,提供技术参考路线和市场需求量。”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路线图组长、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

       ■?当前汽车产业有喜有忧

宏观来看,能源、互联、智能革命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能源革命带来汽车传统动力向新能源汽车转变,“三电”成为汽车核心,围绕“三电”的全新产业链及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体系相继出现。互联革命与智能革命相辅相成,推动汽车产业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

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已接近2020年5L/100km的目标值,本土汽油机热效率逐渐接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箱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纯电动汽车在整车能耗、续航行驶公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步。此外,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都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技术水平同步发展。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路线图组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说:“内燃机产业可以被看作为正值壮年期,随着材料更加轻量化、耐热程度更好,内燃机的效率的还能继续提升。”对于混动技术路线,没有哪一种技术是终极的,任何技术都需要与市场结合。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不同类型的插电、增程技术的出现,也让混动市场更加多元化。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最高车速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同时,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转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但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在部分场景展开示范应用,同时我国V2X通信技术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进展也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从2016年至今国内相关汽车产业研发投入攀升,研发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3.5%左右。

我国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的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技术。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

       ■?2035年实现六大发展目标

李俊介绍,我国汽车技术发展有四大社会愿景和五大产业愿景。

围绕这些愿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第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第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第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第五,建立汽车智能出行体系,形成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第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另外,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预计到2035年将建成慢充桩接口达到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接口达146万端以上,支撑1.5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同时实现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换电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轻量化技术方面,近期以完善高强度钢应用为重点,中期以形成轻质合金应用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技术路线把整车整备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路线图2.0引入了整车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衡量依据。到2035年,预计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

       编辑总结:

参与编制路线图2.0的专家透露,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的材料远比路线图2.0所呈现出的内容复杂的多,目标也更详细,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产业各方提供参考。实际上,2.0版本的路线图是业界期待已久的,它可以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加市场化。未来,各类构型的混动等节能技术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市场主力,从全球来看,各国家和企业的电动化战略转型都会提速,而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预期将会提前。(文/汽车之家?刘宏龙)

       好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新能源汽车城项目规划”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